鮑爾吉?原野

寫作讓我活出兩輩子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產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說到鮑爾吉·原野,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真誠、幽默、靈動而節制。作為一位在草原長大的蒙古族作家,他用漢語寫出了草原無盡的美感與質感。他的文字飽含著自己民族和文化的光榮,詼諧而樸實,絕妙而本真,深厚而鮮活。他說:“一個作家愛不愛生活,其實對生活本身沒影響。熱愛生活,是因為生活的確可愛,生活有發現不完的真善美,而創作可以讓人活兩輩子,兩輩子都有質量?!?
精彩觀點
1
故鄉與草原是我文學創作的動力
故鄉與草原是我文學創作的動力
我從來不否認創作的動力來自故鄉內蒙古的大草原。小時候,每到假期,父母親都會帶我到大草原感受生活,看牛羊,聽民歌,藍天白云、河流星群構成了天地間最美好的景象。
我真正對草原產生強烈的返回沖動,最后成為自己寫作的動力,則是離開家鄉后的事情。29歲那年,我來到遼寧沈陽,在遼寧省公安廳從事文學創作工作。
我從牧民身上感受對故鄉的熱愛,轉化成文字書寫出來。20世紀90年代有許多懷揣文學夢想的人,只是因為生活、工作,被迫放棄了這個夢想,還好我所在的單位對我的創作給予支持,而我也把握住了機會,用漢字描摹出一個動人的文學世界——它是一個我在心靈里創作的草原世界,每個人都是生動的。我抬眼能看到牧民紫紅的臉,看到天邊云彩,下雨之前的云越來越低,我能聞到雨水到來的海帶似的氣味。
1
懷有一顆童心與自然對話
懷有一顆童心與自然對話
從文學的表現上來講,當你用驚訝的筆觸來描寫你所看到的東西時,這是會讓讀者覺得眼前一亮的。我覺得我之所以會“常懷著兒童般的驚異注視著草原的天空、大地、河流和動植物”,是因為愛,對萬物的喜愛。我會用喜愛,贊賞的眼光書寫世間的萬物,不光是寫人、寫故事,甚至寫草、小貓、小狗、云彩……也是用喜愛的眼光來描寫。當然在文學作品里也不僅是愛的問題,還要有好的生活觀察積累,好的表現力,特別是語言的表現力。
當我和牧民在一起時,我不會拿著采訪本記錄他們的先進事跡,而是和他們一起生活,了解天氣、草場、動植物和羊群牛群。了解牧民們的歡樂與悲傷,聽他們講河流的故事,天鵝的故事和狼的故事,一起放羊,打草。那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寫什么,你被換了腦子。一旦動了筆,所有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他們按自己的腔調說話,按自己的性格辦事。這時候寫的東西,感覺沉甸甸的,暗自欣喜。
1
將最閃耀的精神蘊含在作品中,必將感染讀者
將最閃耀的精神蘊含在作品中,必將感染讀者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dee1c56075a850ee33666e2e1935cd4a&playType=0
自2015年起,我便在牧區采訪烏蘭牧騎老隊員,足跡涉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東烏珠穆沁旗、扎魯特旗等多個地區,積攢了20世紀60年代烏蘭牧騎早期文藝小分隊下鄉演出,以及牧民生活勞作的豐富素材。
我力求把烏蘭牧騎隊員寫得生動可愛,鮮活感人,他們不是一個傳說中的符號化人物,而是具體生活中孩子的父親、隊員的朋友、牧民的家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平凡英雄。這樣的人物不僅溫暖了牧民的心,也給他們的孩子做出了榜樣。我將烏蘭牧騎最本真平凡,卻最閃耀的精神蘊含在作品中,而這樣的作品也將感染讀者,傳遞真善美的品格。有評論家說,《烏蘭牧騎的孩子》把童年精神與紅色主題,在大草原上得到完美融合。
1
我離開童年已經很久了
我離開童年已經很久了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42fa84db57e03c1033666e2e1935cd4a&playType=0
我第一次獲獎的作品叫《白色不算色彩》,獲《文學》雜志(現《安徽文學》)年度獎。這是一篇描寫愛情的短篇小說。那時我20歲出頭,不懂愛情,卻極其莊重地寫愛情。30多年后,年逾60的我開始寫兒童文學,而我離開童年已經很久。說起來,人這輩子是在缺什么找什么。好在愛情和童年都是人生最美好的禮物。
在小說、散文和兒童文學之間做比較,我更喜歡兒童文學的表達。在語言上,兒童文學要求用最少的字詞傳達出最豐富的意象,字和詞要準確,不能含糊。在氛圍上,兒童文學允許你使用豐富的想象力,這個很過癮。在格調上,兒童文學鼓勵你表達純真。我喜歡純真的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夏加爾的繪畫,童聲合唱團的歌聲。其中純真的因素和我內心一個地方發生共振。
人進入成年,再返回去寫兒童文學,愈發困難。當你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接受過功名利祿的熏染,很難以一種童真的眼光看待問題。我的很多朋友喜歡用“天真”這個詞來形容我。對于這點評價,我倒很愿意接受,覺得人到老年,能保持“天真感”,更難能可貴。
1
語言比黃金更有光彩
語言比黃金更有光彩
文學最早吸引我的不是故事,而是語言。在世上所有的奇跡當中,我覺得最大的奇跡是語言本身。像您剛才說到的,語言可以到達幽默,豪放,細膩,淳樸,這不是奇跡嗎?我們閱讀李白杜甫的詩篇,閱讀世界名著,最終留在我們心底,如音樂一般回旋的也是語言的力量。如果文學也有高峰的話,我理解指的是語言的高峰。對一個作家而言,他對于語言的追求和錘煉永無止境。一個作家能用淳樸、生動并且優美的語言講述人間的故事,那是他對這個世界最好的奉獻。跟黃金和寶石相比,語言放射著更為耀眼和純潔的光芒。
1
抵達心靈的兩件事
抵達心靈的兩件事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3e869961dd6f5b0633666e2e1935cd4a&playType=0
對我來說,跑步是生活中一件極具儀式感的事:每天清晨,我會用跑步開啟新的一天。雖說我天天堅持跑步,也能輕松跑個10公里,但是我從來沒有參加過馬拉松賽事,怕自己會因前期過分投入的訓練和賽場的奮力追逐而失掉奔跑本身的樂趣。
在我看來,一件事只有抵達心靈的時候,這件事才值得堅持不懈地做。在一個跑者眼中,奔跑永遠沒有終點,而寫作也是一樣,只要有靈感就會一直寫下去。
寫作會讓人活兩輩子,寫作會改變一個人的心靈,寫作者會發現內心會出現一條通向遠方的道路,走過去,你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寫作使人謙虛,面對時間,面對永恒,面對無盡,寫作者會像孩子一樣生出敬畏之心;寫作使人善良,因為寫作者更會感受到人間的不公平,隨之帶來痛苦的思考,于是,人就善良起來;寫作使人樸素,任何人類勞動都能使人樸素,寫作是一種心智勞動,更接近于純粹,如修道訪佛。
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2021年度中國好書,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已出版兒童文學作品:《親愛的大自然6冊》《馬頭琴的故事》《送你一條大河》《草原上的小黃羊》《草原尋馬》《烏蘭牧騎的孩子》《篝火與星空》《鹿花斑的白馬》《大自熱的吟唱》等作品。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免费A片无遮挡网站@免费a视频中文字幕@免费h网站在线观看�?@免费va国产在线